24小時客戶服務熱線:
400-831-9091
手機:13924139149(邵工) 13922137967(李生)
工廠地址:佛山市富安工業區富連路25號
新疆地址:烏魯木齊甘泉堡工業園區暴馬丁香街西側735號
德國地址:德國柏林波茨坦大街12號
咨詢熱線:400-831-9091
Copyright ?2014-2023 廣州恒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70461號
新聞動態
NEWS information
2023《湖北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
城鄉建設領域是碳排放大戶。8月16日,省住建廳聯合省發改委發布《湖北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了總體目標和八項重點任務。
方案提出,2030年前,全省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達到峰值。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城鎮新建民用建筑全部建成綠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長趨勢得到有效控制。
實施方案明確了八項重點任務:
一是推動城市建設綠色低碳發展。分別從推進建設綠色生態城市、提高城市基礎設施運行效率、推進綠色低碳社區建設三個方面對城市形態、密度、功能布局和建設方式,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更新、垃圾處理等提出了要求,明確了城市建成區平均道路密度、綠色社區創建比例等具體量化目標。
二是提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從執行建筑節能標準、推動超低能耗建筑試點、強化建筑節能改造和運行管理等方面明確了提升建筑能效水平的重點任務,提出“到2025年,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提升15%”的目標要求。
三是促進綠色建筑提質增效。從深入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推動綠色建筑規范化管理、提高綠色建筑品質等方面明確了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的途徑和方法,要求“到2025年,城鎮新建民用建筑中綠色建筑占比達到100%,星級綠色建筑占比達到20%”。
四是加強可再生能源應用。從推動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利用、推廣太陽能建筑應用等方面對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的規模化和高效化提出了要求,明確“到2025年,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
五是強化建筑節能運行管理。從加強建筑用能監測與管理、提高設備設施用能效率等方面,強化建筑節能運行管理提出到2030年,實現公共建筑機電系統的總體能效在現有水平上提升10%。
六是優化建筑用能結構。從實施建筑電氣化工程、發展新型建筑電力系統等方面進一步優化用能結構,到2030年,全省城鎮建筑用電占建筑能耗比例超過65%。
七是推廣綠色低碳建造方式。重點從裝配式建筑、新型建筑工業化與智能建造、提高綠色建材應用等方面提出了推進綠色低碳建造的實施路徑,要求到2025年,全省新建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達到30%以上。
八是推進綠色縣城和鄉村建設。重點從綠色低碳縣城、打造美麗宜居鄉村、推進綠色低碳農房建設等方面,提出了推進縣城和鄉村綠色發展措施,要求“到2025年,新建農房有設計方案或采用標準圖集的占比達到70%”等目標任務。
重點內容:
(二)提升建筑能效水平
1.落實建筑節能標準。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實施新建民用建筑能效提升計劃,分階段、分類型提高城鎮新建民用建筑節能標準。倡導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通風和天然采光,推動高性能門窗應用,因地制宜增設遮陽設施,推廣“自保溫、一體化、同壽命”的外墻保溫系統。到2025年,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提升15%;到2030年,新建居住建筑本體達到75%節能要求,新建公共建筑本體達到78%節能要求。
2.推動超低能耗建筑試點示范。持續推進“一主兩翼”城市超低能耗建筑試點工作,鼓勵其他城市同步開展試點工作。引導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資公益建筑以及國有資金參與投資建設的其它公共建筑,積極開展近零能耗建筑、低碳建筑、零碳建筑試點示范。到2025年,全省完成超低能耗建筑面積120萬平方米,試點工作形成可行性經驗,到2030年,完成超低能耗建筑面積300萬平方米。
3.提高既有建筑節能水平。結合城市更新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積極開展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引導居民選用高能效門窗、空調等部品及設備。規模化實施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鼓勵有條件的大型公共建筑按綠色建筑標準實施改造。探索既有建筑綠色節能改造市場化機制,推進政府、居民、社會力量合理共擔改造資金機制。推廣合同能源管理、能源費用托管等模式。
(三)加快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
1.持續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嚴格綠色建筑底線控制,全省新建民用建筑按照綠色建筑基本級及以上標準建設。新建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投資的公益性建筑以及國有資金參與投資建設的其他公共建筑,按照綠色建筑二星級及以上標準建設;集中新建的保障性住房按照綠色建筑一星級及以上標準建設。鼓勵其他民用建筑按照高星級綠色建筑標準建設。積極開展綠色建筑示范工作,引導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到2025年,城鎮新建民用建筑中綠色建筑占比達到100%,星級綠色建筑占比達到20%。
2.推動綠色建筑規范化管理。加快推進綠色建筑發展立法工作,進一步明確住建、發改、自然資源等部門的職責,規范建設、設計、施工等各方責任主體的行為。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納入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在建設用地規劃條件中明確綠色建筑等級,在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中注明綠色建筑等級,并納入建設工程規劃審查和規劃條件核實。嚴格執行《綠色建筑設計與工程驗收標準》,加強設計、施工、驗收和使用維護全過程監管。實施綠色建筑標識分級管理制度,規范綠色建筑標識認定與管理工作,建立完善標識撤銷機制。
3.提高綠色建筑低碳水平。注重綠色建筑性能設計,提高健康性能指標,提升智能化水平。加強綠色建筑關鍵技術研發和技術咨詢服務,推動綠色建筑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應用。鼓勵建設綠色建筑智能化運行管理平臺,實現建筑能耗和室內空氣品質等指標的實時監測與統計分析。完善綠色建筑運行管理制度,將綠色建筑日常運行要求納入物業管理內容,提高綠色建筑設施、設備運行效率。
(七)推進綠色低碳建造方式
1.推廣裝配式建筑。調整擴大裝配式建筑實施范圍和區域,嚴格項目立項、土地供給、規劃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管控,推動公共建筑、基礎設施工程和居住建筑積極采用鋼結構裝配式建造。全面推廣應用預制內隔墻、預制樓梯板、預制樓板和保溫預制外墻板等裝配式部品部件。到2025年,全省新建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達到30%以上,其中,武漢市達到50%以上,襄陽市、宜昌市及其他被認定的國家范例城市達到40%以上。
2.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與智能建造發展。推廣工程總承包模式,推行全過程工程咨詢以及民用建筑工程項目建筑師負責制,加快推進工程造價改革。支持現有裝配式生產基地實施裝備改造升級工程,提升施工機具的性能和效率。構建先進適用的建筑工業化及智能建造標準體系,統一工程建造環節數據標準,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全過程應用。加強重點領域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運用,推動BIM、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程建造技術的深度融合。統籌建造活動全產業鏈協作,加快形成智能建造創新型產業體系。到2025年,重要新建建筑、市政基礎設施BIM模型建模率達到80%。
3.提高綠色建材應用比例。推動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資公益建筑率先采用綠色建材,落實綠色建筑應選用獲得綠色建材標識產品的規定。建立完善政府工程采購綠色建材機制,因地制宜推廣磷石膏建材產品,加強建筑材料循環利用與資源綜合利用。到2025年,城鎮新建民用建筑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到50%。
詳細鏈接:http://zjt.hubei.gov.cn/zfxxgk/zc/gfxwj/202308/t20230816_4798719.shtml

